2025-10-12 01:21 点击次数:141
印度崛起之路:人口红利下的机遇挑战
2023年4月,联合国发布重磅数据:印度以14.25亿人口正式超越中国,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。这个南亚国家68%的人口处于适龄劳动阶段,比中国高出6个百分点。莫迪政府抓住这一优势,大力推行印度制造战略,意图将印度变成全球制造业新中心。
国际资本开始向印度倾斜。2023年10月,科技巨头纷纷布局:富士康在班加罗尔新建工厂,苹果扩大印度生产线,特斯拉也传出建厂计划。印度国家银行乐观预测,该国很快将跃居全球第三大经济体。2024年6月,《纽约时报》报道称近四成在华美企考虑迁往印度,上海美国商会数据显示,2023年美国对印直接投资激增20%。
展开剩余74%为吸引外资,印度政府使出浑身解数。北方邦诺伊达电子园区提供税收减免、土地优惠等政策,成功吸引多家美企入驻。2020年启动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更豪掷230亿美元,试图复制中国制造业奇迹。表面看,印度确实具备优势:廉价劳动力、丰富资源、庞大市场,但深入观察就会发现隐忧重重。
首先是人才短板。印度成人识字率仅74%,远低于中国97%的水平。多数工人只能从事纺织、组装等低端工作,高端制造人才严重匮乏。基础设施更是软肋:港口吞吐量仅为中国七分之一,公路铁路年久失修,农村地区日均停电4小时。世界银行估算,印度基建资金缺口高达5000亿美元。
社会问题同样突出。2.8亿人日均生活费不足2美元,营养不良普遍存在。2024年孟买首富之子的奢华婚礼与2.5万人争抢月薪2000元岗位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。哈佛教授艾利森直言,印度人口红利可能正变成负担。
反观中国,虽然面临部分外资撤离,但2023年仍吸引外资1.1万亿美元。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%份额,工业机器人密度是印度的130倍。上海港年吞吐量4900万标箱稳居世界第一,在新能源车、5G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更是难以撼动。
印度的发展困境逐渐显现。2025年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因企业未达标被迫终止,新建的1000所技术学院仅完成20%,失业率升至8.5%引发街头抗议。虽然莫迪政府继续推出基建投资计划,但世界银行指出根本问题仍未解决。
当下全球制造业版图上,中国凭借完整供应链、先进自动化水平和深厚技术积累,依然占据绝对优势。印度在低端制造领域虽有进展,要真正成为世界工厂仍需跨越教育、基建、社会公平等多重障碍。这场制造业竞赛,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有效应对电影舆情,先要正确分析舆情_批评_争议_社会
下一篇:没有了